回顧改革開放40年,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現在大家習以為常的事物在以前或許就是一件新鮮事,譬如30多年前,無錫乃至全國還沒有“社保”這個詞,1985年無錫自主在全國率先“試水”國企勞保,33年來,無錫社保制度從無到全、基金實力從弱到強、參保人員待遇從低到高。無錫全面構建起了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保險制度框架,現在人手一張的社保卡牢牢“兜”住了民生幸福。

走進無錫惠山堰新社區夕陽紅工作站,記者遇到了負責人俞云清,退休前俞老伯是名村干部,因為征地原因實施保障安置,俞老伯才參加了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因為繳費年限較短繳費偏低,2007年剛退休那會退休工資只有550多元,經過十多年調整現在漲了4倍。

夕陽紅工作站是由社區里有威望的老人組成的調解機構,以前農民沒有社保,養老主要依靠子女贍養,他們工作站調解過不少因為贍養問題子女和老人出現的矛盾,自從2010年,無錫探索建立城鄉一體的居民養老保險制度,農民也有了社保,工作室里遇到贍養問題的調解明顯少了。

30多年前,無錫乃至全國還沒有“社保”這個詞。1985年,無錫自主在全國率先“試水”國企勞保,次年,國務院號召學習“無錫經驗”,由此,全國社保從無錫“出發”。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有418萬多人參加養老保險,城鄉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達98%以上。更值得一提的是,無錫還構建了“企業年金”、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等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年內,無錫還將率先在全省出臺“第六險”——長期護理險,讓“人人享有更高質量的養老保障”。

在無錫擁有一張社保卡,不僅意味著更有保障的生活,在遇到突發的疾病時,也可以一解燃眉之急。蔣阿姨今年68歲,年初因為突發腦瘤入院,做了幾次大手術,大半年來的住院治療費用花費了近30萬,好在無錫建立了多層次的醫保政策,居民醫保加上大病保險,以及退休人員住院醫療互助保險統共報銷了十多萬元,為蔣阿姨減輕了負擔。


小小的社保卡背后是一張越織越密的保障網。一組統計數據顯示,無錫企業職工平均養老金從2005年的714元/月漲到2018年的2747元/月,居民基礎養老金從2010年的200元/月增長到今年的450元/月。職工醫保住院費用政策范圍內可報銷比例從2009年的78%提高到2017年的85.35%。與省內其他城市相比而言,無錫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社保待遇水平逐年提高,位于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