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一幢幢新近落成的農房,或布局錯落有致,或院落精巧別致,美觀的村莊環境,齊全的配套功能,濃郁的江南特色……在試點村的建設現場,當地老百姓和前來參觀的游客無不交口稱贊:現在的農村住房和過去真是大不一樣,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打造,公建配套和公共服務同步跟進,不僅集中展示了鄉土風貌和地域特色,而且注重保留了鄉村肌理和鄉愁記憶。“新江南人家”圓了無錫農民群眾多年來的“安居夢”,繪就了鄉村振興一道新的靚麗風景!
守初心、擔使命,辦好群眾最期望最期待的事情
改善居住條件和村莊環境,是農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向往,也是黨委政府的一樁心頭大事。無錫很多農房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都是空斗墻、無圈梁、兵營式住房,規劃不合理,建筑用材差,環境設施舊,多年沒有得到應有的改善,特別是2004年以來由于規劃、政策等多種原因,農村住房建設幾乎停滯。針對農民改善住房條件意愿強烈這一現狀,市委主要領導親自掛帥,2017年多次深入基層調研、認真聽取鎮村和村民群眾意見,在此基礎上,市委、市政府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大局出發,著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民群眾福祉,出臺了《關于加強和改進農村住房建設管理的意見(試行)》,拉開了我市新一輪農村住房建設改造的大幕。
自農房建設啟動以來,全市各地區高度重視、加強組織,明確目標、深入謀劃,試點先行、狠抓落實,完善政策、統籌推進,農房改造建設實現良好開局、取得積極進展。經實踐探索、多輪梳理、深入論證,至今年9月正式確定107個村為首批農村住房建設試點村,共涉及農戶7730戶。目前試點村已全部完成規劃編制,開工建設2582戶,其中竣工1631 戶、在建 951戶。根據計劃安排,到今年底,107個試點村將全部完成前期工作、啟動建設;到明年底,全面完成農房建設任務。
行動早、動作快,全面啟動首批試點村建設
走進江陰長涇鎮蒲市村,熱氣騰騰的建設場景撲面而來。蒲市村第一批216戶淡黃色墻磚貼面、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新建農房拔地而起,村莊道路、綠化景觀等配套工程正在加緊施工。“水電氣等配套設施12月底可全部到位,比原計劃提前2個月,將成為江陰首個完成農房建設的項目。”負責該村農房建設的副鎮長劉迅風說。僅用一年多時間,蒲市村通過每月制訂計劃表,對27個自然村的1350戶農戶進行逐一走訪、征求意見,并按照相關政策和操作規程,完成了規劃編制、宅基地審批、農房設計、施工建設等各個環節,農房建設推進速度明顯加快。
“快”的背后,是政策體系的進一步健全。去年以來,我市在規劃編制、用地保障、資金投入等方面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工作體系和政策框架,相繼出臺村莊規劃編制、宅基地審批管理、農村集體土地建房規劃管理規程(試行)、農村住房建設管理工作操作指南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進一步加強了對農房建設的全流程服務。市農房辦負責人表示,107個試點村分布在全市47個鄉鎮(涉農街道),為其他規劃發展村莊的農房建設提供了先行示范和寶貴經驗。目前,各地都健全完善了工作體系、政策體系和責任體系,建立了“周會辦、旬督查、月通報、季觀摩”工作機制和情況通報、檢查督導等制度,推動難點問題及時解決,緊鑼密鼓地推進農房建設工作。
高起點、高標準,精心打造“新江南人家”
“瞄準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趨勢,建設高標準的農村住房,不建‘拉鏈路’不搞‘回頭整治’”--2017年馮巷村試點啟動建設時,所屬的陽山鎮桃園村書記周建峰就提出這一理念。兩年來,從農房結構設計到村莊布局,村委和村民代表提出數十條意見,設計版本改了5次。空調置于水泥柱和花格磚形成的外置圍臺內、節能保溫的鋁合金門窗飾以暗紅木紋,現代生活元素經巧妙設計融合于江南水鄉傳統建筑風格;農房并非整齊劃一,錯落有致又保持合理間距;水電氣等管線全部入地,外部為車輛通行的瀝青馬路,內部為青磚、碎石構建的人行通道……走在馮巷村,一排排粉墻黛瓦、錯落有致的農房映入眼簾,栩栩如生的墻繪,獨具特色的房前小院,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江南水墨畫卷,人們不住驚嘆:原來農村可以這樣美!
“農房改建不僅是建筑的舊、新轉變,而要與鄉村產業振興、強村富民、基礎設施完善及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進一步優化鎮村布局,提升鄉村功能和形態。”市農房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說。通過精心規劃和設計,既最大限度保持鄉村肌理、體現地域特色、留住鄉愁記憶,又同步構建產業發展、完善配套設施、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為拓寬規劃思路、提升建設水平,今年我市還在全省首聘10位“美麗鄉村設計師”,加強村莊規劃編制和設計指導,定點對接10個試點村開展設計工作。以規劃設計為先導,高起點、高標準推動農房建設,建設美麗宜居新家園,成為各試點村共同的理念和行動。
順民意、聚民智,組織農民群眾全程參與
“以前搞村莊整治,大多是上頭指令你做,如今農房改建農民全程參與,從規劃設計到房屋建設提出的意見都有人聽,大家公認合理的就會改,這樣的做法我們歡迎!”宜興張渚鎮五洞村50多歲的村民張志軍笑著說。去年6月,村里騰出50畝建設用地用于五洞自然村農房改建。按規劃只能新建40套農房,但報名者多達84戶。村委多次商討后認為,這是關乎村民利益的大事,必須尊民意、順民心、遂民愿,最終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同意后,采用抽簽方式確定了首批入選名單。“那天鎮紀委、老黨員代表現場全程監督,村民抽簽后現場公布號碼,大家都認為公平公正。”張志軍說。
讓村民們感到滿意的還有,怎么建、建的質量如何并非村委或建設方、監理方說了算。40戶農戶推選出5位成員組成業委會,在村黨委統一組織協調下,全程參與農房建設的質量、造價、設計變更及竣工驗收等環節的監督管理。農房建設時,農戶對戶內結構有合理想法,只需與村委、業委會及施工方代表提前溝通,就可在不增加工程量、不影響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滿足要求。“這樣的農房改建,我們歡迎!”村民們說。
在錫山區安鎮街道談村,針對留根房、分戶等一些政策文件未明確詳細規定的情況,村委嚴格按照“戶主申請、村委會和村民理事會審核、村民小組會議民主評議、村委會張榜公示、國土部門審批”5個程序開展,把資格認定、建設進程置于群眾監督之下。對部分農戶因資金籌措暫有困難的情況,談村等試點村還通過金融機構貸款對接、黨員群眾結對幫扶等形式予以支持和幫助。
如今,農房建設“攻堅戰”正在全市農村如火如荼展開。農村住房條件改善了,改變的不僅僅是居住環境,更重要的是振奮了農民群眾的奮斗精神,增添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信心和愿景。一幅農民昂首與時代同步的美好畫卷,必將在無錫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率先繪就!
試點村名單
江陰:
街道(鎮)自然村
南閘 璜村 袁家村
云亭 朱家宕
申港 西橫塘
利港 花家橋
璜土 西貫莊
月城 中壩河北村 中壩河南村
青陽 塘頭橋
徐霞客 松崗上 譚家村 孔家村
華士 安上 包家基 趙大巷
瓦屑壩 史家莊 水池巷
洪鄧家基 洪家基 鄧家基
彭家基 蔡家基
周莊 上支巷 下支巷 盧巷里
馬家底田里
新橋 莊橋
長涇 陳家住基 邢巷上 浦巷上
小莊圩 東閘 巷上 南街
東街
顧山 塘前
祝塘 蕩南 黃家基
宜興:
街道(鎮)自然村
張渚鎮 五洞橋 柏山 茶場
萬石鎮 漕橋 錢家
和橋鎮 楊家組
湖氵父鎮 橫山
太華鎮 荷花塘
丁蜀鎮 六十畝
周鐵鎮 后彭
高塍鎮 城塘(街東)
徐舍鎮 許家壩
西渚鎮 橫塘干
官林鎮 大南
楊巷鎮 芝果圩
屺亭街道 前亭橋
新街街道 橫山
芳橋街道 唐家浜
新莊街道 澄瀆
新建鎮 閘上
錫山區:
街道(鎮) 自然村
安鎮街道 周家巷 談村
羊尖鎮 界州 西三家新村
鵝湖鎮 角里 朝東屋 北蕩角
和尚圩 范家塘 夏家塘
虎更上
錫北鎮 蔡巷 云浦上 單更巷
周家堂
東港鎮 何家巷 高田上 陶家壩
北固莊 顧巷頭 北莊
北頭巷 小灣里 西安斗
榮更巷 元亨新邨
厚橋街道 漁新 曹幕塘
惠山區:
街道(鎮) 自然村
堰橋街道 西莊村
前洲街道 端楷橋
玉祁街道 陳家村 齊家社 后巷
錢橋街道 三壩頭 陳巷
洛社鎮 沈巷 邵顧巷 龍池頭
邵家橋 溝圈里 邵基壩
大楊巷
陽山鎮 馮巷 山南頭 山嘴頭
濱湖區:
街道(鎮) 自然村
胡埭鎮 中灣
馬山街道 南灣
新吳區:
街道(鎮) 自然村
鴻山街道 六房上